杨松轩(1872—1928),陕西著名教育家。名鹤年,字松轩,龙潭堡(在今莲花寺镇)人。
童年时入私塾读书,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一等食廪,“当为通场压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游学泾阳味经书院,在陕西维新派学者刘古愚的教导下,产生了改革教育,创办新学,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光绪二十五年(1899)返回故里后,他即把教育改革的理想付诸实践。他首先设馆,改革乡塾,又佐其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本村创办陕西东部最早的新式学堂蒙养学堂,后又应聘到临潼县雨金屯两高小学堂任堂长,积极倡导新式教育。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他与顾熠山、郑云章等人发起成立了华州教育研究会;二月,又办起了华州教育研究会附设两等小学堂。后又参与筹办女子学校,并于宣统三年(1911)正式成立了私立模范女子小学。在积极改革教育,推行新学的同时,他致力于社会教育和妇女解放,改变1日风俗、旧习惯的活动。杨松轩曾编写了《妇女发轫》、《华郡(县)地理》等书,还劝禁吸食鸦片,提倡妇女放足,倡导女子教育,并身体力行,首先从自家作起。
杨松轩痛恨腐败的清朝政府,产生民主革命思想,于宣统元年(1909)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支援革命军,为陕西军政府抵御清朝军队进攻而多方筹措粮饷。1912年3月,任陕西军政府教育司次长。8月,担任同盟会华州支分部负责人。次年,又当选为省议会议员,1917年当选省议会副议长。在省议会上,他曾提出增加留学生名额和教育经费,整顿全省小学教育和普及国民教育的提案。
1919年,他离开省议会,专心教育事业。同年4月8日,杨松轩与顾熠山、郑云章等人通力合作,在原两等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并担任校董会董正,负责全盘工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聘请了一些学有专长、思想进步的教员,其中有早期共产党人魏野畴,王复生等人。他注意教材的革新,支持魏野畴改中学四年制为三年制与革新课程的计划。他注意学生思想与品德教育,经常利用各种集会,给学生讲述国家大事,或讲做人的道理。在他的支持下,咸林中学成立了许多进步学生团体,如讲演社、体育会、新剧团、青年励志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文学研究会等。他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各种实习活动,掌握种桑养蚕、农业栽培、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编织、木工等实用技能,学生要轮流到学校开办的农场、印刷所、面粉厂参加劳动。为解决办学经费,学校除力争社会各界支援外,自己先后办起了园艺部、农场、饭馆、理发店、商店,并设立公储局、医院等。为了使穷家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杨松轩还建立了工读生制度,每年招收的贫寒学生安置在后勤部门,他们上课随班学习,下课服务做工。后来,又建立了免费生、减费生、贷费生制度。当时封建保守势力对杨松轩推行新式教育极力阻挠破坏,但他以一往无前的决心认为“阻力即助力”,排除重重困难,使咸林中学逐步发展,培养了许多政治活动家和科技文教界的著名学者,被誉为“陕东学府”。
杨松轩为实现自己的教育宗旨,费尽毕生心血,1928年12月,患脑溢血在学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