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发展的引擎,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的沃土。第三届丝博会期间,我市共签约项目296个,总投资2288.51亿元,位列全省第二。在推动项目落地落实的具体实践中,如何打造更加宽松有序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营商环境提升年”,并提出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渭南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2”行动,为激发投资热情、创业激情提供了有力载体。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加快项目建设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上下联动,全力以赴落实“10+2”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渭南投资沃土。
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市县镇村“四级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创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的简政放权清单,建设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和审批系统平台,实现企业到政府办事“零跑腿”“跑一次”,全力打造渭南“放管服”改革2.0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改革动力。
要兼顾“我”和“我们”的关系。一个项目从签约到落地,要牵涉到多个部门,经过多个环节,如果再遇到某个环节“掉链子”,不仅影响项目进展的速度和效率,还会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损渭南的整体形象。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提高站位、胸怀大局,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是“我”,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既要认认真真落实自身的任务,“减材料、减前置、减环节”,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又要加强沟通协调,科学整合审批流程,建立机动、灵活、易操作的联审联办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要素保障,为全市项目建设开通“快车道”。
要持续改进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有时多一个笑脸、多一句问候、多一份关切,便能为企业提供一个便利、解决一个问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清廉务实,积极构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为创业者、企业家解决发展难题,为加快建设“三地一中心”、奋力追赶超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我们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全新的营商环境必将为新时代的渭南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成就更大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