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情快递 > 正文

烛光在大山深处闪耀

——记华州区金堆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们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姚佩 魏宝宝 发布日期:2018-07-25 08:39:44 浏览次数:

【字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常常喜欢用蜡烛去形容那些辛勤付出的园丁们。而在华州区金堆镇的大山深处,就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常年坚守在此,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把青春以及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教育的阳光,照亮了一个个花季少年的人生之路。

从大敷峪入山,美丽的秦岭山脉峰峦叠嶂,云雾深处,稚嫩的读书声犹如天籁在山间回荡,这里就是华州区金堆镇中心小学,这里的教师们以校为家,夙夜为教,甘贫乐道、默默奉献,做孩子梦想的守护者,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于此,只为干好一件事:用教育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托起大山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山,走进这群教师中,他们有辞去大学辅导员做特岗教师的王薇、英语专业八级的教师李婷、带领孩子领略艺术魅力的陈楠和张小妮、毕业后重回大山的徐立莆、坚守山区教育事业的曾少丽、在大山里谱写青春乐章的张艳霞、把毕生心血奉献给金堆教育的黄耀民,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

王薇

用青春坚守山区教育

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与闭塞、落后的山村小学之间巨大的落差是每位选择特岗计划的大学生都要面对的。为什么选择当特岗教师?这是很多人走上岗位前,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寺坪小学教师王薇这样答道:“我想让我的教育理念得到实践,我坚信只有从小培养孩子成为‘根正苗红底子硬’的心理和思想强者,长大后他们才敢于直面成长路上的坎坷并勇于克服困难。这也是我离开大学工作,来到这里执教的初衷。”

寺坪小学地处秦岭腹地,四面环山,是金堆镇唯一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2015年,王薇辞掉了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来到这里做了一名特岗教师。在金堆镇一个小屋内,记者见到了王薇,她正在熬制中药,因年初的一次意外导致她腰部受伤,至今还未恢复。记者环顾一周,两条旧长条凳上面搭着一米宽的门板做床,几张旧课桌和几个纸箱就是她所有的家当。“条件是艰苦点,但是谁让我喜欢当教师呢。”王薇笑着说。

“教人先教德,成才先成人”。这是王薇坚持的教育理念,她是这样说的,亦是这样做的。

2016年3月,王薇刚接手三年级后,一天课间操,学校老师告知她班上有个学生在超市偷饮料被抓住了。知道此事后,她思索很久后将孩子叫到德育室。

她和孩子约定做一个游戏,每人一张纸一支笔,让他在纸上写十条他认为是做好事的事情,她则在纸上写十条坏事情,写好后互相交换,拿红笔在认为对的事情上打对勾。她在写的十条坏事情中插入了“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别人的东西”。

当孩子看到这一条的时候眼神有些闪烁,“老师,什么是不知情?”

“如果你不在教室我拿走你书包里的语文书,你回来后发现语文书不见了也不知道是谁拿走的,这就是不知情”。他听完后眼睛已经红了,眼泪也在眼眶打转,说了他去超市偷拿饮料的经过。

经过这次事件后,王薇意识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虽然有限,但是模仿能力和潜移默化的接受能力却很强,于是她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教育孩子,让他们领会善与恶、好与坏的区别。实践证明,这些教育是有效的,这个班的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偷窃、打架等不良现象,而那个拿饮料的孩子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为了不影响山里孩子的学习,三年来王薇兢兢业业地奋斗在三尺讲台上,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即使病了,也坚持带病上班,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这些山区孩子的身上。”寺坪小学校长吕芳珍说。

故事追溯到今年年初,王薇因为雪天摔倒致腰部受伤后仍坚持监考,延误病情,在当时雪天路滑、出行危险的环境下,金堆镇中心小学校长徐吉连夜开车出山,送她去医院做手术。

“当时正准备去监考,结果摔倒了,第一次没站起来,但想着时间快到了,就咬着牙赶到教室直到下午五点监考结束。收卷的时候我已经不敢走了,整个尾骨都是麻木的,吃了止疼药后,同事们找了辆车,把我送到石可矿区那边的一个医院,但医生看了后说,赶紧转院吧,说实话,当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校长从附近借了个防滑链,开着自己的车才把我送到县城医院。平常两个多小时的路,我们走了五个小时。”王薇说,现在想起都有些后怕,还好赶到及时,做了手术,整个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公公婆婆带着孩子来看我的时候,从心里讲,真的觉得对不起女儿。但是我更想让我的女儿明白,也希望她能够理解我、支持我,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王薇说。

从最初的选择,到三年的坚守,王薇执著而努力,在学校她不仅担任班主任、安全主任、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多项工作,还是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和留守儿童关爱站的负责人,工作积极认真、任劳任怨,先后荣获“教学成绩优秀”奖、年度考核“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从白雪皑皑到春暖花开,从炎炎夏日到金秋落叶,在时光的流逝中,她坚守山区践行自己的教育信念,用粉笔勾勒孩子们的理想,用大爱诠释了教育的使命与意义。

 

徐立莆

用知识回报大山

徐立莆是一名孤儿,在亲戚朋友及当地政府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她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毅然重回大山,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金堆的。从小,我姨和舅舅收养了我,我姨为了我都没有成家。当时金堆镇的简镇长得知我的情况后,便用自己的工资资助我上学,后来我考上高中后,他又写信给咸林中学校长,为我减免了学费,而且组织政府人员为我捐款,好心人为我捐物,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徐立莆感恩地说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学毕业后的徐立莆毅然决然回到大山,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我要把自己的理想、才华、青春、热血和汗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养育我并给我无限关怀的大山。”徐立莆说。

“徐立莆从教16年了,从不耽误教学工作。前年,她姨不幸身患肺癌已到晚期,她为了照顾她姨也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山里山外两边跑,可是为了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连老人最后一眼都没见上。看着她叹息流泪、痛苦万分,我的心也很痛。”寺坪小学校长吕芳珍惋惜而言。

走教上课的陈楠和张小妮

大山深处,艺术类学科教师紧缺。陈楠和张小妮除了担任寺坪小学的教学任务外,每周还要前往金堆镇的另外两个教学点,给那里的孩子送去美术和音乐课,让秦岭山间的每一所校园都有歌声、有色彩、有欢乐。

铁炉小学、栗峪小学是她们负责的走教学校。由于交通不便,陈楠和张小妮一般都是步行前往。

山里的孩子们在美术音乐课程的学习中热情高涨,但基础相对较差,针对实际情况,两位走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结合山里孩子的认知特点,把课程难度进行了调整,课程活动的设计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活动题材偏向大自然,让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认知有了提升。

“我要把我自己会的都教给他们,我想,音乐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虽然说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愿意倾其所有,把我掌握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把他们带入音乐的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张小妮说。

虽然在走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从未退缩。“下雪天路况特别差,我们要一脚泥一脚雪地往上爬,也想过放弃,但是想想那些孩子们对美术和音乐的渴望,我们仍然坚持下去了,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学校,为孩子们呈现一堂完整的音乐课和美术课。”陈楠说。

“支教对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成长。”陈楠说,记得有次开家长会,一个孩子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孩子爷爷当面指责她,认为她教得不好,没有尽到老师的职责,她当时觉得特别委屈。事后,她犹豫过,怀疑过自己,甚至都觉得不适合当老师。其他支教老师鼓励说:“既然来到山区支教就肯定会面对和以前不一样的情况,当我们经历了,解决了,也就对得起支教的初衷了。”

“想到孩子们,我又和开始一样,付出真心,用加倍的力量帮助他们。时间长了,家长也越来越认可我,之后在路上碰到那个孩子爷爷的时候,他也会主动向我问好,了解孩子的情况,向我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把娃抓紧点’。”陈楠笑着说,真的,那时候觉得特别感动、特别暖心。

其实,像陈楠和张小妮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告别父母儿女,与山野为伴,与星辰对语,站在三尺讲台上,她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一幅又一幅成长的画卷,点燃了无数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希望。

 

李婷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山区小学,很多年轻父母都外出打工,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让李婷坚持下来的,正是这群孩子们。

2012年李婷大学毕业以后,通过参加特岗考试被分配到了秦岭山里的华州区金堆镇工作,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她专业八级,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这里的孩子们爱上了英语。

刚来的时候,她发现山里的孩子们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于是就从一个字母、一个音标手把手地辅导他们,尽自己所能,让他们和山外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每个人都想去更大的地方,拥有更好的平台,李婷也不例外,但看到山区的这些孩子们,让她没有理由狠心离开。刚上班那年,班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家住在半山腰,每天从家到学校步行要一个半小时,但上学从没迟到过,如果遇上下雪,就得从山坡上往下滑,虽然她们经常说像滑滑梯一样很刺激,但李婷听着心里满不是滋味。班里有一个特别瘦小的女孩,她家离学校也比较远,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桥。一天清晨,风刮得特别大,由于她比较瘦小,在过桥的时候被风刮到了桥下,身上擦伤了好几处,但她依然坚持到校,为的就是不耽误一丁点功课。每每想到这些,李婷就心痛不已,她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传授给他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有能力走出大山,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进步、在成长,我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我感觉被学生需要是一种幸福。”李婷欣慰地说道。

寺坪小学校长吕芳珍告诉记者:“李婷特别优秀,好多学校要她,她都没有走。如今,不仅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同时还是一名生活老师。为了更好地照顾住宿的孩子们,李婷搬到了学生宿舍,平时和孩子们吃住都在一起。孩子们亲切地称她‘李妈妈’。”

作为学生的老师妈妈,她把学校当做了自己的家,把每个学生都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她却总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在孩子四个半月的时候,李婷就上班了,为了孩子能吃到母乳,她每周在学校把奶挤好存放在冰箱里,周五回家再带上。孩子生病了,也都是让奶奶带着去。谈及自己的孩子,李婷落泪了,她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大山。

在大山的教室里,李婷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放飞了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三尺讲台上,她默默耕耘,托起了大山明天的太阳,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李婷无怨无悔。

 

曾少丽

为爱坚守无怨无悔

“大山深处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有路,就能引领孩子们走向大千世界;大山深处的夜晚是漆黑的,但只要有灯,就能照亮孩子们美好的前程。这是2016年教师节之际,云南省一位特岗老师说过的话。其实,对于我们山区教师而言,选择了这份职业,便选择了一份坚守与牵挂。”初见曾少丽,她对特岗这份职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5年9月,曾少丽到铁炉小学任教,这一干就是三年,因出山交通不便,她便常年住校,一心扑在她喜爱的教育事业上。“山里最难熬的日子就是冬天了,只有烧炉子才能耐得住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每年冬季大雪来临前,我们和孩子一起上山捡柴,再用斧子劈小晒干,堆在床底下、教室里,为冬天生炉子做好准备。”曾少丽说,还好,去年11月,区上为教室、教师宿舍都装上了空调,大家冬天再也不用受冷了。

山区,用水与取暖同样重要。

“每年冬天,学校水龙头被冻坏后只能去村里挑水,用水特别不方便。曾老师大多时候都是用积雪洗碗,融化雪水做生活用水,从不抱怨,环境再艰苦,她依然不忘坚持学习,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铁炉小学校长肖龙飞说。

秦岭深处,书声琅琅,学生的课堂实验、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曾少丽自制实验器材、给学生们讲故事、教他们读书写字,认识山外的世界。

曾少丽带四年级科学,在实验器材缺乏的情况下,一个矿泉水瓶、一段废铁丝、一根橡皮筋、一个气球,甚至吃饭用的筷子、勺子,都能成为她的实验器材。也正是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对科学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2018年3月,在华州区毓秀小学大学区科技节活动中,曾少丽第一次带领铁炉小学学生参加科技节,便取得了学生个人优秀奖的好成绩。

除此之外,曾少丽还负责学校少先队辅导工作、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及学校通讯报道宣传工作,均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这三年是我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我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选择了坚守山村,只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要能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点燃山区儿童的希望,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说起在铁炉小学的这三年经历,曾少丽感慨而言。

 

张艳霞

在大山里谱写青春乐章

张艳霞,一个河南姑娘。自幼生活在河南平原,不远千里,来到这个未知的陌生环境里,开始了她全新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了她的教育梦。

“刚到这里,说实话真的被吓到了,山路弯弯曲曲,晕车的我头都抬不起来了。下了车之后,还要走40分钟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那时候,真的感到绝望,感觉工作的地方就像是回到原始社会一般。”张艳霞说,虽然环境艰苦,但她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从基层做起,让这贫瘠的山冈开出教育之花。

大山里的日子是孤独的,有时候节假日,她一个人看校,那种恐惧使她难忘。每次一个人住校,在睡觉之前,她都会在宿舍的门后面放上瓶瓶罐罐或一桶水,用木头顶着门,彻夜明灯,但还是不敢睡,也难忘有多少次都是在梦中吓哭惊醒,瞪大眼睛看着房顶到天亮……但她说:“孩子是支撑我最大的动力,作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我都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那些我最爱的孩子,他们就像是我的天使,我要好好守护他们。”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诺言,在这里实现她的教育梦。

2015年9月,由于金堆镇的幼儿教师短缺,张艳霞转岗到幼儿园带大班。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半,她不仅要给孩子们上课,更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2016年9月,她跟班走,又回到了小学,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师、英语教师,还要负责实验室工作,但她毫无怨言,潜心学习,积极工作,在坚持中成长、蜕变。课余时间,她向老教师请教,网上学习,从不间断,久而久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放学后,她又义务给孩子补课,送孩子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期末考试中,她带的一年级语文、三四年级英语,在华州区质量检测中均名列前茅,并获得“华州区先进教师”荣誉称号。

 

黄耀民

愿金堆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33年,寺坪小学的老校长黄耀民在坚守中看到了社会的进步,金堆教育的发展。

“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路走来的教育工作者,当时的教师大多都是离家三四十里的民办教师,月收入不足30元。但他们从无怨言,自己翻资料,自制教具上课,课余时间做家访,认真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是在老一辈教师的坚持与坚守下,孩子们一个个学业有成,走出大山。”回忆之前的教育生涯,黄耀民感慨万千,当时,办学条件很简陋,每所学校连完整的围墙都没有,教师办公室均是土木建筑,无吊顶,地面无硬化,窗户无玻璃,墙壁靠纸贴,照明靠油灯,条件特别艰苦。如今,校舍是砖混楼房或平房,教师办公室、教室、部室设施一流,一应俱全(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专递课堂等),教师基本上都是高学历、年轻化,收入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独特,金堆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希望年轻有为的这一代教师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育人机会,向老一辈学习,在三尺讲台上发挥聪明才智,奋力拼搏,为金堆教育美好明天释放更多的光和热,祝愿金堆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黄耀民寄语年轻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山村教育一线,还有众多像王薇、李婷、徐立莆、陈楠、张小妮、曾少丽、张艳霞、黄耀民等等优秀的教师,他们常年驻守在山区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将自己的每一次足迹、每一次心跳、每一步跋涉都深深地融入了学校;把灿烂的青春、奔放的活力、真诚的心灵都献给了学生。他们用汗水、智慧和情感书写青春的淡淡履痕。他们就像一支支燃烧的红烛,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山里孩子求知的道路,也温暖了山民们眺望远山的希望之心。

告别金堆镇中心小学,只见满山枝叶舒展、绿意蔓延,山谷中,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好像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www.788365.com主办   渭南市华州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运维电话:0913-4725111 邮编:714100 电子邮箱:hzqxxb@163.com
  办公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子仪大街东段政务中心412室
陕ICP备16004253号  陕公网安备 61052102000124号   网站标识码:6105210001